大豆好似金豆豆。
大豆粒粒歸倉。
機械集結聯合收割作業。
落日余暉下的大豆收割田。
十月秋意濃,豆香滿田間。眼下,呼倫貝爾市1396萬畝大豆迎來豐收季。
在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522萬畝大豆田里,大型聯合收割機在田間穿梭,伴隨著隆隆的機械轟鳴聲,切割、脫粒、粉碎等作業一氣呵成,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。
“今年種植大豆共計1.6萬畝,選擇金源73、黑河43等高油高蛋白品種,畝產平均達到460斤。”莫旗立柱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社員王鳳軍介紹。
這幾天,呼倫貝爾農墾大興安嶺集團98萬畝高蛋白、高油、廣適高產大豆秋收正酣,已收獲的大豆與往年比,增產在百分之八左右。
“農牧場4.8萬畝大豆平均畝產在400斤左右,其中六隊九號地400畝達到畝產576.5斤,創建場以來的新高點。”大興安嶺集團甘河農牧場公司統管隊黨支部書記、隊長潘宇喜形于色。
呼倫貝爾是內蒙古大豆主產區,是我國緯度最高的大豆種植區之一,播種面積占全區7成以上,占全國8%左右。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。今年,呼倫貝爾市大力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,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,重點開展聯合育種攻關,國審大豆品種達8個,排全區第一,實現科技成果轉化42項;推進以高效節水為重點的高標準農田建設,配套田、水、路、林、電、土壤改良等綜合措施,通過農機、農技的科學運用,實現大豆產能新突破。(內蒙古日報記者 李新軍 呼倫貝爾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東陽 實習生 周旭友)